nav emailalert searchbtn searchbox tablepage yinyongbenwen piczone journalimg journalInfo journalinfonormal searchdiv qikanlogo popupnotification benqimuci xinwengonggao jingxuanzhuanti guokanliulan wangluoshoufa beiyinpaihang xiazaipaihang liulanpaihang caozuorukou wenbenneirong xiazaizhongxin lianjiezhongxin fangwenliangtongji papernavigation benqimucitupian wangluoshoufatupian beiyinpaihangtupian xiazaipaihangtupian liulanpaihangtupian xinwengonggaosimple xiazaizhongxinsimple lianjiezhongxinsimple jingxuanzhuantisimple
2025年01期
高端论坛

双向开放形势下的跨文化交际教学与研究

赵文书;

2023年11月,在由南京大学、复旦大学、江苏大学联合举办的“国际中文教育视域下跨文化交际研究学术研讨会”上,赵文书教授应邀作主旨发言。在发言中,他分析了新时代对跨文化交际研究和人才培养的新要求,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是人才培养的核心任务之一,跨文化交际应该成为所有大学生都应修读的通识课。我们要把国内学生培养成具有全球视野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把来华留学生培养成具有中国情怀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者。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客场跨文化交际能力,也要培养其主场交际能力,使他们在国内外能够与西方人打交道,更能与“一带一路”的朋友平等交流。为此,跨文化交际的教学内容必须作相应的调整,而教学内容的调整必须以坚实的理论研究和教学研究为基础。新形势下的新挑战是推动跨文化交际理论创新发展的契机,跨文化交际研究需要结合中国的国情和文化特色,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体系,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以下内容由作者本人根据当时的发言整理补充而成。

2025 年 01 期 ;
[下载次数: 15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31 ] HTML PDF 引用本文
跨文化交际视域下的国际中文教育研究专栏

主持人语

陈志红;

<正>在全球化进程不断加速的当下,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国际中文教育作为促进跨文化交流与理解的关键力量,正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更是连接中国与世界的一座桥梁,促进着不同文化间的相互认知与交融。本专栏精心挑选的8篇论文,从多个维度深入探讨了跨文化交际视域下国际中文教育的诸多关键议题,涵盖了来华留学生教育、教师能力发展、中国学生在多元文化环境中的适应以及国际中文教育与地域文化传播的关联等方面,为该领域研究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

2025 年 01 期 ;
[下载次数: 2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24 ] HTML PDF 引用本文

中国学生在多元文化课堂内外的跨文化适应压力与应对

安然;朱佳佳;

本文以“跨文化压力—应对”为切入口,深入探讨中国学生在跨文化适应过程中所面临的压力源及其成因和压力应对方式。本文以中国南方某高校2019—2023年间开设的跨文化交流课堂为研究案例,使用多种来源的资料进行问题探究,运用扎根理论的三级编码处理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后发现:第一,中国学生在多元文化课堂中的压力主要源自课堂内部,包括“英语输入/输出困难”的外语压力,“教师督促发言”和“留学生提问”的课堂发言压力;而在课堂外,“交流谨慎”和“交流表层”呈现出跨文化交际压力。第二,社会支持和应对策略是中国学生应对压力的主要机制,对缓解跨文化适应压力有积极影响。特别是压力源与压力应对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如阴阳两极之间的相互作用,共同推动着跨文化适应过程的演进和发展,这一动态变化过程与阴阳隐喻不谋而合。在此基础上,本文建构了“中国学生跨文化适应的压力—应对模型图”,系统整合了压力源与压力应对机制的多元维度,从东方哲学的阴阳视角阐释了它们之间的动态平衡关系。

2025 年 01 期 ;
[下载次数: 19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18 ] HTML PDF 引用本文

来华学历留学生学术适应现状调查研究

陈志红;陈一婷;

本文采用量化研究,对学历留学生的跨文化学术适应现状进行了探究。基于文献回顾,本研究建构了调查维度,确定了跨文化学术适应的内涵及其影响因素,并以此开发问卷,通过对在读学历留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深入分析了其在学术语言和学术文化两个维度的适应状况。研究发现,总体而言,学历留学生在学术语言上的表现优于学术文化。具体而言,在学术语言方面,留学生语言能力相较于学术能力更为突出,显示出留学生在语言上的适应能力较强,而在学术能力上存在不足;而在学术文化方面,留学生的学术适应情况相对一般,在社会支持方面反映出留学生在寻求学术支持和帮助的过程中,学校和老师未能向留学生提供充分、有效的支持以满足其需求。基于研究结果,本研究建议学历留学生应进一步提升语言能力、加强文化适应,并积极参加学术活动以提升学术能力。同时,老师应与学生建立良好关系,学校可组织交流活动,提供学术支持,并营造有利于留学生学术发展的环境。综上所述,本研究不仅为深入理解留学生的学术适应提供了实践指导和理论支撑,也为未来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有益参考。

2025 年 01 期 ;
[下载次数: 26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23 ] HTML PDF 引用本文

国际中文专业教师跨文化能力发展个案研究

张芯萍;王晖;

跨文化能力对于国际中文教师来说是不可或缺的核心素养,涵盖知识、技能、情感与意识四大维度。个案研究作为一种质性研究方法,能够深入剖析研究对象,为探究国际中文教师跨文化能力发展历程提供可操作性强的研究路径。进行个案分析,可提炼教师提升跨文化能力的实践路径,为教师专业发展及师资培养体系优化提供参考。当前研究聚焦理论探讨而实证研究相对匮乏。本研究采用个案研究法,以Q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跨文化经历丰富的W老师作为个案,系统展现其跨文化能力的发展过程,并基于研究发现,从教师个体发展及师资培养两个维度提出针对性建议。

2025 年 01 期 ;
[下载次数: 21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16 ] HTML PDF 引用本文
本期统计数据 more>>
2024 01
2023 01
2022 01
2017 00
2016 00
2015 00
2014 00
2013 00

主题式教学在对外汉语课程设置中的应用

白建华;

多年来的华语教学实践及心理学研究都证明,有效的外语教学应该在有意义的交际环境中进行。为了确保华语教学能够有效地在有意义的情景下进行,我们应该更深刻地探讨主题式教学的内涵及其在华语教学中的应用。本文旨在讨论主题式语言教学模式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通过具体教学实例阐述如何做到语言教学情景化,生活化,把语言放到有意义的主题中去学习,把“语言”教学和“内容”教学结合起来。

2013 年 00 期 v.5 ;
[下载次数: 645 ] [被引频次: 92 ] [阅读次数: 109 ] HTML PDF 引用本文

留学生“中国概况”课教材编写及教学思路探究

吴琼;

作为目前对外汉语文化课程中唯一一门面向所有学历留学生开设的公共课程,"中国概况"课有其独特的双重性,即一方面与文史哲等院系开设的通识课有着共通性,教师须全面、系统、客观介绍相关基础知识,另一方面又具有鲜明的"对外"特点,无论是教材编写,还是具体的课堂教学,留学生的汉语水平和国别文化背景始终是教材编写者与教学者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本文拟从这一课程的双重性质切入,结合已有研究及个人教学经验,从教学内容、教材体例、教学方法三个层面深入探讨该课程的教学思路。

2016 年 00 期 ;
[下载次数: 528 ] [被引频次: 34 ] [阅读次数: 119 ] HTML PDF 引用本文

对外汉语专家和新手教师课堂话语对比研究

徐昌火;刘亚娟;

本文选取初级(下)汉语阅读课两名专家教师和两名新手教师各100分钟的课堂讲评口语语料,从流利性、互动性、复杂度三个方面进行语言的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在流利性方面,新手教师的平均语速比专家教师快,平均语流长度比专家教师长,填充停顿数量是专家教师的2.1倍;在互动性方面,新手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次数少,话轮数低;在字词复杂度方面,尽管新手教师比专家教师使用了更多的初级词汇,但其超纲字词也更多,动词、形容词、代词使用频次上与专家教师存在显著差异,生词重现率不到30%。句法复杂度上,新手教师T单位平均长度比专家教师长,疑问句中的留白问数量、复句总数、承接复句数量与专家教师差异显著。鉴于新手教师存在的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建议。本研究为新手教师快速成长为专家教师提供了借鉴,也为对外汉语教师培训提供了参考。

2013 年 00 期 v.5 ;
[下载次数: 359 ] [被引频次: 19 ] [阅读次数: 76 ] HTML PDF 引用本文

孔子课堂中文项目现状及CLIL在中文教学中的探索——以墨尔本大学孔子学院下设孔子课堂为例

陈志红;

随着孔子学院以及孔子课堂在全球范围的蓬勃发展,如何提高孔子课堂中文项目的教学水平成为日益重要的话题。CLIL教学理论在英文教学实践中具有很高的运用价值,能否将其嫁接到中文教学中值得探讨。本文以墨尔本大学孔子学院下属孔子课堂为例,分析了孔子课堂中文项目现状。通过针对中文项目中的学生的一项问卷调查,了解学生们学习中文的真正动机,并探讨了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基于此,本文最后对CLIL在中文教学中运用的可行性以及适用性进行了探索,并对中文教学实践给出了具有一定指导意义的建议。

2013 年 00 期 v.5 ;
[下载次数: 234 ] [被引频次: 14 ] [阅读次数: 112 ] HTML PDF 引用本文

从留学生的角度看古代汉语选修课的教学

张全真;

本文通过对选修古代汉语的留学生的小规模调查,发现目前面向留学生的古代汉语选修课,教学目的应将提高留学生的现代汉语水平和培养留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的目标并重。教学内容应侧重词汇、语法和文字等语言要素的教学。以现代汉语讲授古代汉语和语法翻译练习是受到留学生最为认可的教学及练习形式。

2015 年 00 期 ;
[下载次数: 205 ] [被引频次: 11 ] [阅读次数: 50 ] HTML PDF 引用本文
more>>

主题式教学在对外汉语课程设置中的应用

白建华;

多年来的华语教学实践及心理学研究都证明,有效的外语教学应该在有意义的交际环境中进行。为了确保华语教学能够有效地在有意义的情景下进行,我们应该更深刻地探讨主题式教学的内涵及其在华语教学中的应用。本文旨在讨论主题式语言教学模式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通过具体教学实例阐述如何做到语言教学情景化,生活化,把语言放到有意义的主题中去学习,把“语言”教学和“内容”教学结合起来。

2013 年 00 期 v.5 ;
[下载次数: 645 ] [被引频次: 92 ] [阅读次数: 109 ] HTML PDF 引用本文

留学生“中国概况”课教材编写及教学思路探究

吴琼;

作为目前对外汉语文化课程中唯一一门面向所有学历留学生开设的公共课程,"中国概况"课有其独特的双重性,即一方面与文史哲等院系开设的通识课有着共通性,教师须全面、系统、客观介绍相关基础知识,另一方面又具有鲜明的"对外"特点,无论是教材编写,还是具体的课堂教学,留学生的汉语水平和国别文化背景始终是教材编写者与教学者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本文拟从这一课程的双重性质切入,结合已有研究及个人教学经验,从教学内容、教材体例、教学方法三个层面深入探讨该课程的教学思路。

2016 年 00 期 ;
[下载次数: 528 ] [被引频次: 34 ] [阅读次数: 119 ] HTML PDF 引用本文

汉语存现句的特征及教学对策

陈佩秋;

本文从句法、语义和语用三个方面分析汉语存现句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外汉语存现句教学的对策。

2015 年 00 期 ;
[下载次数: 525 ] [被引频次: 6 ] [阅读次数: 80 ] HTML PDF 引用本文

专门用途汉语教学的研究现状及其展望

王业奇;赵卫;张丽媛;

本文把专门用途汉语教学与专门用途英语教学进行对比,结合专门用途汉语教学的特点,对其发展脉络、研究现状、理论发展、存在问题进行了梳理。专门用途汉语教学起步略晚,产生初期理论体系不成熟、没有基本的研究体系。总体来看,专门用途汉语研究仍需进一步加强,特别是在以下几个方面有待拓展和深化:第一,在理论研究方面,借鉴专门用途英语理论结合汉语本身特点以及不同专业领域的语言特征,建立适合汉语特点的理论模式,加强对技巧和策略的研究,对不同专业的阅读材料进行分类研究,总结归纳出相应的学习技巧和策略。第二,在教材研究方面,讨论建立专门用途汉语教材研发的指导意见和编写框架,同时对通用汉语教材和专业知识教材进行分析,真正实现专门用途汉语教材内容的桥梁作用。第三,在教学研究方面,专门用途汉语教学研究应以应用语言学、通用汉语教学为基础,开展教学资源库和数据库建设,从而为专门用途汉语教学和教材建设提供支撑。第四,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注重对当前专门用途汉语教学师资现状的调查研究,对教师的教学方法、知识背景、教学开展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探索如何培养具有扎实的汉语专业能力同时又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能力的教师。专门用途汉语教学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仍需加强对基础理论和教学实践进行深入研究,以建立具有汉语特色的理论体系。

2023 年 01 期 ; 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基于来华预科教育实践和语料库的专门用途汉语教学研究”(TJZWWT16-020); 天津大学自主创新基金项目“专门用途汉语教学现状研究及对CSP理论体系的构拟”(2017XSC-0080)
[下载次数: 492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157 ] HTML PDF 引用本文

商务汉语教材建设的几点思考

陈志红;陈晓燕;

本文从专业建设的角度考察了商务汉语教材的建设问题,结合商务汉语自身语体的特点探讨了商务汉语与通用汉语以及其他专业汉语的区别,以期对商务汉语教材的编写和设计提供一定的借鉴。同时,本文认为商务汉语教材应仍然立足于语言教材,对相关专业知识的选择、解释和运用提出了建议,并对专业知识与语言知识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2016 年 00 期 ;
[下载次数: 386 ] [被引频次: 10 ] [阅读次数: 96 ] HTML PDF 引用本文
more>>

公告栏

下载中心

友情链接

网站访问量

总访问量: 11,806

引用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MLA格式引文
APA格式引文
检 索 高级检索